运维咖啡吧
享受技术带来的乐趣,体验生活给予的感动

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47 - 韶关

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46 - 北江」,昨天从英德市政府大院醒来,然后分别去了图书馆和博物馆,之后就离开了英德市区,继续沿着北江往韶关方向行驶,在沙口镇吃到了很好吃的云吞面,然后选择了一条更靠近北江风险也更大的乡道行驶,也正是这条并不太好走的道路,给了我惊喜,带我看到了独属于英德的美景,北江、京广铁路与喀斯特地貌的群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像桂林,似江南

09.26 Day47

昨晚露宿在了镇政府内,这里能加水能充电还安静,早上起来先去镇上吃个早餐,小笼包,5块钱一笼,很好吃,超划算。昨晚刷了很多韶关的视频,算是对韶关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今天就要正式开始韶关的旅行,第一站去马坝人石峡遗址,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远,但这段路正在修,特别烂,大车还多,凡有车经过尘土飞扬,能见度不足5米,车速很慢

一个多小时才走到,旁边就是马坝镇,已近中午,先去吃饭,逛了一圈,发现了一家专门卖小笼包的店,看成盆的馅料以及摞了几摞的蒸屉,想必应该很好吃,早上小笼包的美味此时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于是进去点了两笼,味道是真不错,配上红彤彤的辣椒酱,更好吃,两笼不够又加了两笼,一共吃了四笼,满足了

马坝人石峡遗址位于马坝镇西南1.5公里的狮子岩,如今建成了一个公园,不收门票,就连停车费也不收,公园内主要包含了马坝人遗址、石峡遗址、招隐寺、马坝人博物馆等,环境很好,一进门就是这个马坝人雕塑

公园内有两座相对的石灰岩孤山,形似狮子,前山为狮头,后山为狮尾。两座孤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以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而形成,在地表往往表现为奇特的石林或孤峰,在地下则表现为巨大的沟壑、溶洞或地下河。石灰岩山体或孤峰上往往存在着许多洞,这些溶洞是古动物和人类化石发现的重要地点。马坝人头盖骨就是在前山的溶洞里发现的

1958年,马坝公社的农民在狮子岩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采挖洞内堆积作肥料时,在一条裂隙中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后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定为12.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并命名为「马坝人」,此处遗址也被命名为「马坝人遗址」。公园内还建有马坝人村落,还原了马坝人的生活场景

在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之后,考古工作者又对周边进行了系统性的勘探,在前山和后山中间的峡地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至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四层文化堆积,后被命名为「石峡遗址」。公园还挺大的,沿着前山一直走到后山,在后山的山腰上有一个溶洞,借势建了坐寺庙,叫招隐寺,从山底爬200级台阶即可进入寺庙,视野开阔,佛光普照

马坝人遗址是在溶洞内,溶洞参观有时间要求,每小时3次,分别是整点/20分/40分,错过了就等下一个开放时间即可,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我进去的那一批就三个人,可以看到出土头骨化石的地方以及一些马坝人的生活场景,其他就是溶洞本身了,面积很大,占了大半山体

溶洞内没有文物,出土文物都存放在边上的马坝人博物馆,展馆很专业,系统的介绍了马坝人相关的方方面面,让我对这颗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马坝人生活在距今约13万年前,为华南地区早期智人的代表,马坝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空白,对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

整个马坝人石峡遗址公园逛下来花了三个多小时,出来后前往下一站南华禅寺,只有7公里左右的路程,开车15分钟左右就到。南华禅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位于曹溪北岸,背靠宝林山。先到了漕溪文化广场,广场中轴线上与南华禅寺山门相对的菩提叶雕塑,中央禅定坐像,坐像正对的是菩提大门,很有禅意

正是在漕溪文化广场耽误了几分钟,导致错过了南华禅寺的最后入寺时间,实在遗憾。南华禅寺收门票20元/人,停车场不收费,建设的很好。下午5点关门,不再接待游客,当我走到山门前,17点06分,缘分未到

不过寺庙外的介绍仔细的看了看,对南华禅寺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在南华禅寺开坛说法三十八年,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禅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还与嵩山少林寺并成为禅宗祖庭

南华禅寺的精神核心是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接禅法衣钵于五祖弘忍大师门下,成为禅宗东土第六代祖师,回曹溪南华禅寺后开坛说法三十八年,度化得道者如林,其门人将六祖禅法传遍天下,从此中国佛教界涌现了入山问禅,见性成佛的鼎盛局面。我们所熟知的那首阐诗「菩提偈」就是惠能大师所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离开南华禅寺就要进入韶关市区了,二十多公里的路程,驾车需要40分钟左右,停车在了中山公园旁边,沿江有很多停车位,收费但不贵。这里位置极佳,离我要去的风采楼不远,风采楼是韶关的地标建筑,位于韶关市中心城区风采路,西望武水,东临浈江,韶州知府钱墉为纪念韶关籍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

楼内设有余靖生平事迹展馆,但晚上不开放。风采楼背后是风采街,十分繁华的商业街,人流如织,我对两旁的店铺兴趣并不大,反倒是旁边的小吃吸引了我,正是晚餐时间,找点美食填饱肚子,路边看到了这种牛杂小摊,食客可以坐在旁边吃边拿,让我一下想起来少年时常逛的北方夜市,有很多这样的小吃摊,摊主推个小车,中间煮着各种串串,食客围坐在四周,很有氛围。就凭这氛围都值得坐下来尝尝

吃完牛杂还不过瘾,又去找下一家。原本想去广式夜茶店,但实在吃不下蒸点,反倒被对面的糖水摊吸引过去了

糖水3.5元一碗,牛杂一块钱一串,食客不少,要了碗糖水,挑了些牛杂,坐下来慢慢吃,对面一个大概3-4岁的小姑娘,妈妈给她点了几块萝卜,看小姑娘用手抓着,吃的也是津津有味,十分可爱,加餐一顿,直接干撑了,味美价廉

吃饱了饭去旁边的百年东街逛逛,消消食,离得不远,几百米走路就到。百年东街位于东堤路一带,清末民国时期,这里是粤湘赣三省交界最繁华的商贸街,是南来北往的商贩的商贸、休憩集散地。现在的百年东街是近代新建的南洋骑楼为风格建筑群,总长约1300米

百年东街似乎并没有发展起来,看两旁店铺不是很多,白天人流量也很少,倒是晚上亮起灯之后,还是比较漂亮,加之就在浈江边上,夜晚散步的人很多,多了分热闹,韶关三江六岸沿线都建设成了市民休闲的公园,环境很好

走在东街上还偶遇了家门口的小剧场市民群众文化活动,支起了一个璀璨的舞台,有很多的演出,十分热闹,站着看了会儿,虽然有些节目看的出来是给小朋友们一些上台展示的机会,但还有另外一些十分专业好看的,舞蹈、戏法、歌曲类型很多

主持很专业,演员很用心,不知不觉竟然站着看了大半个小时,尤其是这个采茶戏,以采茶为基底,穿起了韶关的各个地方特色,在娱乐中让我对韶关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也对接下来的行程有了很多的想象,特别好,虽然叫戏,但结合了舞蹈、音乐,一点也不会枯燥,年轻人也很喜欢

一直到活动散场才离开,继续沿江边走走,看看旁边的骑楼建筑和两岸风景。韶关是三江交汇地,浈江与武江在韶关市区中心地带正式汇合,形成北江干流,也就是在这里才正式出现了「北江」这个名字,也就是我们这几天一直在沿着行驶的北江,终于走到了起点,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江交汇使韶关成为粤北地区的水上门户,历史上依托水运优势,成为粤湘赣三省物资中转的枢纽,如今虽水运功能减弱,但河流仍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廊道。江边遇到了个街唱的小哥,唱的怎么样我就不评价了,单单对面坐着的一排的妹子,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还是要会唱歌啊朋友们

三江穿城而过,塑造了韶关「江在城中、城在江边」的景观特色,从百年东街沿着江边一直走,走了一个小时大概3公里来到了三江交汇处。武江和浈江在这里冲刷出了一座小岛,岛上建有一座塔,名为通天塔,在灯光的点缀下十分好看

已经好久没有玩儿的这么晚了,临近午夜11点,回去睡觉了

后记

回到车上,看了下四周,虽然还算安静,但毕竟路边,明天可能被早早吵醒,不是一个理想露营地,于是打开地图查了下,明天计划去邵阳楼,那今天最好就住在附近,邵阳楼位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公园有停车场,还免费,是很好的露营地,仅有4公里,开车10分钟,凌晨12点到,洗澡睡觉

最后再放一段百年东街演出的视频吧,给你们也感受下这现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