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50 - 仁化」,昨天为了买杯咖啡,意外闯入了仁化县,竟被这个小城惊艳,锦江穿城而过,江水碧绿,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待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傍晚离开了仁化县城,继续前行,天黑前到了南雄市区,这里热闹,却也嘈杂,但也都是路上的风景
早上起床看了下地图,距离赣州还有120公里的距离,晚上要赶到赣州西站接上老婆和儿子。这120公里内除了原本想去的珠玑古巷外,梅关古道也想去看看。珠玑古巷是广府人的祖居之地,以丰富的姓氏文化、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浓厚的寻根氛围为特点,而梅关古道则是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古老通道,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个地方都去的话怕是来不及,所以综合考虑了一下,放弃了珠玑古巷,去梅关古道
离开南雄市,跟广东省告别,正式踏入江西省境内,驾车到了大余县梅关景区,游客中心前超大的停车场上就停了我一辆车,这让我很难跟明天的十一假期联系在一起
下车去买票,20元/人,买完票工作人员让我直接开车进去到登山入口,大约一公里。走到入口处,都没看到验票人员,跑到旁边的休息室追着验了票,进景区
梅关古道是古时的官道,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之间,翻越大庾岭,因古道两侧遍种梅花,所以又称梅岭,山顶建有关楼,便有梅关之称。梅关古道是古代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最近的陆路通道,也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关隘
这个景区比较有意思,在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都设有入口,两侧分别售票,价格还不一样,广东南雄侧收费是40元/人,而江西大余侧收费则是20元/人。我本次是从江西侧进入的,立省20块
进去景区之后两边是互通的,所以无论从哪边进都可以逛完整的景区,区别是江西侧上山的道路都是台阶,相对陡一点,而广东侧则是坡道,会好走很多,如果你体力不支,也仅仅是想走一段到山顶,那从广东侧进入会更合适
梅关古道最初在秦朝时开辟,设立了横浦关,主要用于军事。唐开元四年冬,张九龄奉命开凿大庾岭路,此道便成为南岭中最重要的一条交通道路,此后凡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等,大都经过此道,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
梅岭不是很高,走走停停,大概40分钟即可爬到山顶,看到山顶上的梅关关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筑长城防匈奴南建雄关拒蛮夷,据说这关楼最早就是秦始皇时修建的,现存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重修的。关楼旁边一块大石头上书「梅岭」,城门上有石匾,匾刻「南粤雄关」
关楼所在的位置就是广东江西交界处,在这里可以一脚踏两省,过了关楼就进入广东省境内,广东境内的古道跟江西境内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台阶,较为平缓,走起来更加省力
我们经常听到「岭南」,这里的「岭」指的是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现在所在的大庾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梅岭古道还是古代中原及江南百姓因战乱等原因向广东珠三角大迁徙中最大的通道,珠玑古巷就是古道进入岭南后形成的重要聚居地与文化驿站
梅岭还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1935年至1937年,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红色赣粤边根据地,同时三次北伐军出师也都经过了梅关古道
广东一侧就好走了很多,半个小时,从关楼就走到了广东侧的入口处,这里千万不要出去,走到门口就折返,要出去再进来的话还要补门票,入口处有卖冷饮的,买瓶水顺便休息下。旁边还看到有做这种手卷烟的,南雄的手卷烟比较出名,我不抽烟,也只是看了下问了问价格,0.5元一支
休息好了,准备回头,旁边的来雁亭,原本是来往客商的凉亭,比较特别的是正门有一副110个字的长联。上联曰:梅香百里,花迎左迁客。表拒佛骨,屈降天庭,驿马驻蓝关,韩退之赋云横雪拥。喜得湘子仙韵,帆抵潮汕,椽笔挽文风,逾千载,稚童尚读驱鳄文,下联曰:关锁千崖,风吹失路人。火烧石屋,冤沉海底,孤身卧雁亭,梁天来泣官贪吏暗。幸仗农夫铁肩,状呈京都,铜铡涤宦场,至今日,老翁犹讲九命案
回头不停留就快多了,大概20分钟,就从广东侧的梅关古道入口到了山巅之上的梅关关楼,在广东一侧关楼的牌匾上写的是「岭南第一关」。关楼两侧还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在关楼旁边的江西侧还建有观景平台,这里可以俯瞰山下风景,现在时间不对,如果是二三月份,满山梅花盛开,应该十分好看。下山了,整个景区大概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从江西侧上山,到山巅梅关,过关楼下到广东侧入口再折返,最终又从江西侧出去,完整走了个来回
离开梅关古道就准备直接前往赣州西站了,路过大余县城,看道路中间的绿化带上种满了鲜花,路两侧的路灯上也挂满了国旗,一片节日的喜庆氛围,真的是要国庆了
看环境不错,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前方200米「牡丹亭文化园」的指示牌,这让我想到了汤显祖的著名戏剧牡丹亭,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于是停车去看看。这才了解到戏曲牡丹亭正是取材自这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曾两次经大庾过梅岭,并在大余逗留,他根据当地的传说故事,创作了戏曲巨著「牡丹亭」。没想到,又在这段旅途中,遇见了这出人间至情的故事源头。
牡丹亭文化园是一处以牡丹亭还魂记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公园,这里是牡丹亭还魂记故事的发源地,牡丹亭始建于明代,原为南安府衙后花园十景之最,明万历年间汤显祖游览此地后,以其为背景创作了牡丹亭。公园中间有一座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的雕像,总高13.14米,象征着一生一世的爱情
穿过广场背后是正东山正觉寺,寺庙建在半山上,就没进去参观了,倒是寺庙里的这个佛字让我印象深刻,书写很是巧妙,像是一个沙弥在向佛祖寻经问道,禅意十足
牡丹亭文化园的边上就是章水,还有时间,沿着章水走走,还真的给了不少的惊喜。大余,古称南安,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接近傍晚,阳光已没有那么的火辣,沿着河边走走很舒服
路过大余县博物馆,赶在关门之前进去参观,博物馆不是很大,但建筑很有特色,是在一个古典的园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简单了解了大余的历史文化
过一座桥,到了章水对岸,这里有一座塔,叫嘉佑寺塔,赣州最古老的五座佛塔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祐寺塔因寺而名,最初为嘉祐寺的附属建筑,寺院历史可追溯到隋朝开皇五年,唐朝景云年间重修后更名为大云寺,北宋时期再次经历重修,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最后一次重修后,正式命名为嘉祐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嘉祐寺已不复存在,只有这座塔保存至今
在嘉佑寺塔的附近,章水之畔还建有一座南安府衙,大余县古称南安,明清时期的南安府治所就设在大余县,南安府地处赣粤交界的关键地带,是中原与岭南的地理分界线,从岭南向北进入中原,南安府是必经之地,因此被称为岭北首郡
南安府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曾辖四县近千年,明清时期因大庾岭商路成为南北商贸枢纽,贸易税收占江西四分之一,1912年府衙毁于战火,近代大余县以明嘉靖十五年南安府志为依据在原址上重建南安府为陈列馆,详细的介绍了南安的历史和文化
大庾岭路的开凿,连通了位于大庾岭南北两地的浈水与章江,并经过赣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将我国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连成一体,成为千百年来贯通我国大江南北最重要的一条交通运输干线。也正因此让大余县处在了地理和历史的重要位置,留下了太多灿烂的文化。绕着县城转了一大圈,实在是太好逛,不知不觉的天就快黑了,肚子咕咕叫,骑上共享小电驴去找吃的
这里的烫皮似乎很有特色,于是找了一家比较出名的良生烫皮店,可惜晚上没有烫皮,就点了个烫皮丝,看了看价格,干脆来个顶配版,加肉加蛋,端上来满满一大碗,还附赠两个鸡蛋,再舀上两勺辣椒,香气扑鼻,只花了12元
吃饱喝足,真的要离开了,路过池江镇,又被路边的夜市所吸引,停车下去凑个热闹,我仔细的看了看地图,这里真的是个镇,这规模超乎想象,几乎像是全镇的人都来了,还请了歌手驻唱,热闹得让人不忍离开
看广场旁边有介绍池江镇是红色故土,是项英、陈毅、陈丕显、杨尚奎、刘建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挥师北上的出发地之一。还要开车,不能喝酒,不然高低得整两杯,就站在边上感受下这热闹的氛围,听听歌
晚上9点半离开了池江,继续赶往赣州西站,两个小时后到达,附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驻车睡觉,明天早上6点去车站接老婆孩子了
本次旅行最后一天独自一人了,而明天,方向不变,旅途却有了新的陪伴。风景在前,故事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