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43 - 广州」,昨天一天都待在广州,去看了小蛮腰,逛了海心沙,也去感受了异域风格的沙面岛,晚上还跟聊了许久的网友线下见面,一见如故,进行聊天。毕竟是大城市,人多车多,停车不易,小城市待久了,难免有些不太适应
今天一早便启程北上,正式踏上返程,翻看地图,驶出广州后便进入了清远,第一站就佛冈县,依然选择了国道,慢慢开,也不赶时间。说是有台风,不过天气还好,蓝天白云,没有太阳没下雨,有风但不大,打开车窗,国道上慢悠悠的行驶,风从车窗灌进来,惬意非常
出发前查到佛冈县龙山镇西部的上岳古村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古村落,江浙一带的古村落看了很多,想要看看岭南的有什么区别,所以绕道去参观。进入龙山镇,就能看到岭南传统建筑特有的「镬耳屋脊」轮廓,宣告着古村的气息已然临近
上岳村不收门票,停车也比较方便,几乎没有什么商业化开发,逛了几个小时,除了我没见到其他的游客,村子仍在修缮之中,大部分古民居已无人居住,部分已经坍塌,部分正在修葺,村口两个池塘,倒映着街边的树木和房屋
上岳古村始建于宋末元初,由抗元名将朱文焕后裔建村,村中朱氏族人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后裔。上岳古村现保存较完好的有6里37幢108座古民居,其中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的镬耳楼群保存尤为完好
南宋末年,风云变幻,战火纷飞,抗元名将朱文焕的六世孙朱子英为求族人安宁,毅然携亲族扎根在上岳,兴建屋舍,开垦田地,自此朱氏一族在此绵延昌盛。虽然房屋多有破败,但整体布局依然清晰,建筑也比较奇特
古村以「里」作为独特脉络,五户人家相依为邻,五邻汇聚成一里,里与里之间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了如今上岳十八里的独特村落布局。镬耳楼是古村最具特色的建筑,其主体建筑镬耳墙由青砖砌成,高于屋顶,上面呈半圆流线型飞檐滴水,形似镬耳,十八里镬耳连绵成片,蔚为壮观
大概2个小时就能把村子逛上一个遍,逛完村子回到车上,车子是停在一处高地,这两天一直被最强台风桦加沙的消息刷屏,让原本对台风并没有太大感觉的我也多了份警觉,停车尽量停在高一点的地方,避免下雨积水,远离树木及不稳定的物体,当前的这个停车位就比较完美,坐在车上还能看到古朴的村落
台风还未现身,天气反倒意外地晴朗,旁边刚好有水,索性把这两天的脏衣服都洗了,晾在风里,让自然去完成最后的工序。衣服基本吹干,但看天气还不像台风要来的样子,于是离开了上岳,去往边上的民安,这里比较繁华,吃饭/住宿的都有,想着即便是台风来了,车上顶不住就直接住店了
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停车,挺好之后去镇上逛逛,顺便解决晚餐,吃饭的有几家,随机找了家进去,看着价格,最贵的也就10块钱,直接来个豪华版,别看价格便宜,分量与味道却都不打折扣
吃完饭就继续逛逛这个小镇,我特别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没有目的的瞎走,看看各种各样的小店,感受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遇到想吃的就买点尝尝,遇到热闹便凑上前去感受一番,完全是另外一个视角,很有意思。等了一天的台风还没有来,天边也出现了漂亮的晚霞,今天就到这里吧,回去洗漱一下,享受一个人的夜晚了
关上车门,打开空调,播放着喜欢的视频,一瓶小酒,一碟小菜,夜色如旧,风也温柔
旅途中,总会有一些普通的日子,没有宏大的风景,也没有跌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