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久违的暑假|沿海自驾DAY17 - 东山」,昨天早上从漳浦县赤湖镇醒来,先去探索了六鳌半岛的海角一号,之后就继续沿着G228国道向南行驶,一路到达了东山岛,在金銮湾的海边坐了一下午,吹吹海风,沿沙滩漫步,看大家踏海逐浪,欢声笑语,不亦乐乎,还看到了现代化的灯光诱捕以及非常古老的拉山网式海洋捕捞方式,晚上8点驾车上了苏峰山,在这条半山半海的公路边遇到了一个本地的大哥,受邀一起坐下来泡茶聊天,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风景很好,体验绝佳,晚上就干脆停在了苏峰山上,靠海露营
苏峰山环海公路原本是允许自驾上山的,路边配套有停车位,但很少,因为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自驾前来打卡,随着游客数量增多,自驾车辆也随之增加,而公路本身只有双车道宽度有限,导致路上人车混杂,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降低游客体验,所以从2023年开始就不允许白天自驾车辆上山了,当然晚上8点以后还是可以的。昨晚停车在了第三观景台旁的停车位上,早上起来,一线海景,视野开阔
原本以为景区早上上班之后就要劝我下山了,做好了早上被叫醒的准备,但并没有,一直睡到自然醒,中途遇到景区的工作人员,还特意问了是否可以停,回答没问题,我也就安心的停在这里了。打开后门,一眼就能看到蔚蓝的大海以及知名的网红大桥
今天天气超好,所以看到的大海格外的漂亮,大海的颜色真的与天气的关系太大了,昨天到东山岛时阴天,看大海也是灰蒙蒙的,今天放晴,整个大海就完全是另外一种颜色了,超级漂亮,干净透彻。对面看到的那片海湾和沙滩,就是昨天下午待的金銮湾,今天在这湛蓝大海的映衬下,更加漂亮了
由于是昨天晚上才来的苏峰山,来了之后就直接停在这里吹风喝茶了,所以并没有好好的逛下苏峰山,上午在干完活之后就打算随便的走走,旁边有个岩雅古村去看看,苏峰山上只能步行、骑行或乘坐接驳车方式游览,接驳车停的位置固定,山上也没有地方给租电瓶车,那就只能步行了,好在只有一公里多,慢慢走走,看看这山海美景
苏峰山公路一侧是陡峭山崖,另一侧是蔚蓝大海,蜿蜒曲折,天蓝色涂料粉刷过的护栏和桥梁,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环绕在苏峰山腰,将山海景观完美结合,一侧是翠绿山岗,草木葱茏,一侧是蔚蓝大海,一望无际
苏峰山环岛公路全长8.53公里,由99座山峰组成,可俯瞰东山岛,远眺台湾海峡,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天气太热,苏峰山上游客并不多,一路上零零星星的只见到了几个
苏峰山不收门票,晚上很推荐上来喝喝茶吹吹风看看夜景,如果遇到好天气,那白天就更加推荐里,像今天这天气就很给力,这开阔的视野,这绝美的大海,尽管我这一路看了那么多的海景,这块还是能够一战的,实在是太过漂亮了,根本忍不住,想要多看上几眼
穿过网红大桥,又走了一段山路,半个小时后走到了岩雅古村,岩雅古村曾是东山县海拔最高、交通不便的村庄,过去村民以传统捕鱼业为生,如今常住人口较少,多为老人,是一座空巢古村。虽然在苏峰山环岛路的旁边,看上去有开始发展旅游的趋势,但村子里人依然不多,仅有在村中间寺庙的旁边因为做生意还稍显热闹,其他地方都十分安静,没有看出太多生活的痕迹
沿着村子里古朴的石板路走到村子的尽头,是与大海连接的地方,海水清澈见底,礁石嶙峋
顶着大太阳,逛了一大圈,回去了,就在车子旁边的观景台上坐了个把小时看大海,太漂亮,不忍离开,但肚子已经咕咕直叫了,景区里就地做饭影响也不好,下山去找个好吃的。网上搜了下,很多推荐这家同里沙茶面的,就它了,点了个全家福,28块钱,这一大碗,有虾、鱿鱼、小管、鲍鱼等海鲜,我觉得还是很实惠的,比我在泉州吃的53块钱一碗的沙茶面可便宜太多了。汤汁浓郁,味道也还不错
同里沙茶面就在南门湾附近,吃完饭去南门湾,南门湾是电影左耳的取景地,这里也因为这部电影而大火。南门湾边大海的颜色,也是一样的蔚蓝且透彻
南门湾呈月牙形,海岸线长约3000米,沿着海岸线漫步,彩色民居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白帆在海面上移动,景色十分迷人。只是当前天气还太热,海滩上人不多
沿海岸线筑有一条海堤,叫南门海堤,虽然海堤不是很高,但在台风天气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堤上有商家撑起了遮阳伞以及桌椅,可以坐在这里喝茶看海,但都要收费的,归旁边的摊户管理,似乎每一家摊户能分到两个海堤上桌椅的位置
风景太好,天气也比较热,坐在这里吹吹海风看看大海很不错,找了个咖啡摊,9块9买了杯咖啡,就能坐在遮阳伞下吹海风欣赏海景了。风景实在太好了,拍了照片发到了群里,群里就有朋友提议直播,于是临时开启视频号,实名认证,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直播,20分钟的直播,总共有78位观众观看,同时最高在线14人,1人送礼,收入了0.05元,还不错,这些数据远远没有开启新的尝试重要啦。直播的感觉还是挺奇妙的,原本会觉得这是个很专业的事情,需要做一些准备,但实际上真的去做了,只需要一分钟,开启视频号并完成实名认证就行了,整个流程体验特别好,以后会多播
一直坐到下午四点多,阳光已经没有那么炽热了,接着去逛逛。在南门海堤的另一侧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铜山古城,铜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倭寇骚扰,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筑城建寨,周德兴亲临东山岛,征调民工,临海砌石,环山建城,并以依傍的铜钵和东山两个村名中各取一字,合为「铜山」城,如今的铜山城大力发展旅游业,道路和房屋多有修缮,在这些满怀历史故事和味道的街巷里走走,就很有味道
之所以会闯入铜山古城,主要是为了寻找左耳电影拍摄借用的那个左耳天台而来的,意外闯入了铜山古城,由此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我个人是特别喜欢逛这种古朴的小街小巷的,每个转角或许都有小惊喜。左耳天台一定要跟着导航去找,不要自己看路边的指示牌,因为这个太火了,家家户户恨不得都把自己的天台命名为左耳天台,根据指示牌往往要走错路的,或者不要去看左耳天台的指示牌,而去看「文公祠」,就在左耳天台的旁边,当然在文公祠也能拍到不错的南门湾视角
文公祠主祀朱熹,正式的名字为南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五年,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书院,但原本的南溟书院在历史的变迁中已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已经是现代重建的
在南溟书院看到了一封助学书,里边有这么一段话:“重建本院宗旨是恢复古迹,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激励学子,致知格物,多出俊彦,报效国家;力帮贫困学生上校求学,改变人生。因此,本院议定:每年节俭费用,取出部分资金,帮助6至8名贫困学生入校...”,寺庙虽然新建,但助学的精神得以延续,还是特别欣慰的
左耳天台就在南溟书院的旁边,这里视野却是好,能拍到南门湾的月牙,很漂亮
但排队拍照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凑热闹了,继续去逛铜山古城,铜山古城内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顶街,铜山城修筑后,调千余名士兵在此把守,为稳定军心,明廷允许士兵亲属长住铜山,于是依山势兴建一条街道专供士兵亲属居住,这便是顶街的雏形,如今的顶街上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许多新开的有趣的小店,休闲逛逛很不错
逛至傍晚,我又回到了南门湾的海堤边,坐在海堤上休息,顺便欣赏下此时的南门湾,一边是海水不停拍打堤岸的声音,另一边则是市井叫卖、游人交谈以及电瓶车喇叭的嘀嘀声,交织在一起,竟也不觉得违和
晚上的南门湾比白天更加热闹,太阳落山,凉快了,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出来逛逛,海堤上坐着吹风的人很多,入夜,回去了,走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海堤上一对年轻的情侣,正在吹着海风喝酒吃肉,这感觉也太爽了
别人的浪漫不必只是羡慕,自己也可以立刻拥有。于是,跑了几条街,也买了卤味和啤酒,回到车上,关上车门,拉上帘子,与外界完全隔绝,洗好澡,防着喜欢的视频,我也整上了
今天到此结束,朋友们自行快活吧
我们常常把「第一次」想得太难,需要万全的准备和完美的时机,但今天的直播体验告诉我,完成第一次,有时真的只需要一分钟的勇气